旅行是很好的,尤其是这样的探亲旅行,又无聊又放松又充满记忆的探寻。
我当然经历过很多旅行,从年轻到现在,觉得旅行都是给人一种uplifting 的感觉或者经历,可是一旦结束,就会很快的被suck into生活的繁琐和routine以及滑入各种慢慢的精力陷阱,比如游戏比如porn比如工作如同porn。这些东西就如同妖魔鬼怪一样需要你的精气和精力。
旅行如同让你上升到自我之外,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仿佛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一般。
但无论如何,似乎我对自由的渴求总是油然而生。
1. buy a wearable camera for kayaking 2. hobby farm 3. have my own start-up company (SaaS, API, consultation... whatever, just my own, th...
旅行是很好的,尤其是这样的探亲旅行,又无聊又放松又充满记忆的探寻。
我当然经历过很多旅行,从年轻到现在,觉得旅行都是给人一种uplifting 的感觉或者经历,可是一旦结束,就会很快的被suck into生活的繁琐和routine以及滑入各种慢慢的精力陷阱,比如游戏比如porn比如工作如同porn。这些东西就如同妖魔鬼怪一样需要你的精气和精力。
旅行如同让你上升到自我之外,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仿佛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一般。
但无论如何,似乎我对自由的渴求总是油然而生。
算是一个比较放松的假期。尤其前天下雨,雨水在已经结冰的池塘上形成了另外一个湖,你可以想象冰上的湖是外湖,而冰下的是内湖,内湖里有那些小红鱼和金鱼,偶尔我透过冰面见得到。
入睡前,前天晚上,也开始想到这些内我和外我的问题。
内我是现实驱动,欲望即时反应的我,工作压力大了回家发脾气,看那些无聊无脑的视频,睡前上去厨房偷吃东西。
外我是我自己审视我自己,也许如同站在冰外看着冰下的鱼。外我明白我没有机会商业化,太狭隘没有需求,没有市场运销。外我明白我的基金申请还是老套毫无新意,即使外我是评审的也会拒掉。外我审视内我的24个小时是怎么运作的,在干什么。
感觉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和我自己搏斗。
另,一些商业的小笔记,1 twitter tone summary and auto post generation. 2 old rm4 tv series site (such as old dos game site). 3. pamaculture gardens (raised bed, trees, ponds, compost. blue prints and I actually already did a lot). 4. LLMs prompt and APIs (finding, trying, hosting, and comparing APIs). 5. digital de-tox
最近在度假村度假时,我重读了Greg McKeown的《Essentialism》(第三次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团队策略以及生活重心。以下是我的一些关键感悟和行动计划。
这次度假的阅读和思考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通过拒绝不必要的事务、聚焦关键职责、制定清晰目标并强化团队的战略定位,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工作,也能更好地平衡生活。
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极简主义的核心是“做更少,但更有意义的事”。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思考?欢迎留言交流!
1. 为什么 ChatGPT 会有记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猜想它可能使用了检索增强生成(RAG)或者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技术。搞清楚这一点或许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 AI 系统如何保持上下文的连贯性。
2. 明年的 R01 申请计划
计划浏览 R01 相关的申请机会,争取明年独立提交一到两个提案。目前看来,以共同 PI 身份参与的合作(例如和 Lisa B 或 John 合作)似乎效果不佳。独立申请可能更能体现我的优势和愿景。
3. 自动化社交媒体发布
我在考虑使用 Claudia 自动重新发布热门推文,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情感或动物等主题的内容。这可能是维持活跃在线形象的高效方法。
4. 我的“人生意义”(Ikigai)正在浮现
最近的反思让我意识到,我的 Ikigai 似乎围绕着工程化、自动化以及对现状的不满。这种组合驱动着我的好奇心和实现有意义且有影响力解决方案的野心。
5. 使用多智能体系统组建导师委员会 (也许这是个SaaS主意,从各种adivosor,finance或者emotion或者peronsnality test角度)
我对使用多智能体系统来组建或优化导师委员会的可能性感到非常好奇。这可能涉及为每个智能体分配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以确保指导的平衡性,并覆盖广泛的专业知识领域。这是我想要进一步探讨和发展的想法。
6. copy-cat & paraphrase,利用那些所谓的free courses
7. even if book-writing,只要review,it's actually fine
最近我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间——一次不顺的家庭旅行让我身心俱疲,喉咙痛得厉害,也不知道是 COVID 还是感冒。这段时间,我还被 Twitter(X)上的各种关于GPT、副业、电子书和被动收入的内容吸引住了。这些推文一个接一个地抛出赚钱“秘诀”,最后的套路却大多是卖课程:“你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扩大受众,不断培养这些受众,然后投向市场卖内容产品。”这种营销夸张的语气让我感到疲惫和迷失。
但不可否认,里面确实有些东西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对 LLM(大语言模型)、RAG(检索增强生成)和多智能体系统,还有像 v0、bolt.new 和 Replit 这样的创业平台,依然充满好奇。我想找到方法,看看如何用这些工具加速单人创业项目的进展。然而,我意识到不能被新鲜的 GitHub 仓库、热门论文或各种趋势牵着走——它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最终对我而言未必有真正价值。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归自己的生物信息学和空间生物学领域,让我的探索保持相关性和长远价值。
首先,我要对信息源做减法。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会给自己安排探索时段:每周 2-3 次,每次 45 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我会专注于找与我核心领域相关的东西。
两周后,我会回顾这些探索时段,看它们是否有效果,以及是否真的带来了有价值的思考。
我不打算空谈技术,而是直接动手做一些小项目,用 v0 或 Replit 试水。
除了开发工具,我也打算看看如何把 LLM 和 RAG 整合进我的日常研究。比如,利用 LLM 自动生成报告,简化癌症项目中的文档工作。
我的目标很明确:在 8 周内完成一个小型的 MVP(最小可行产品)。然后,回头看看这些工具是否能帮我在研究中实际应用,比如用在论文写作或项目申请上。
我会确保这些新技术和项目能够与我现有的研究形成联动。具体来说,我打算:
到这个阶段,我希望至少提交一篇摘要、申请或论文,实现从探索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从这里开始,我会定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方向,每个月都检查我的探索是否带来了实际价值。
我还会为自己制定一个**“决策清单”**,避免被那些看似很酷的趋势分散注意力:
如果大多数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会果断地搁置,继续专注于手头的事情。
我的目标很具体,而且是可以衡量的:
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找到探索和专注之间的平衡。我不想放弃对新技术的好奇心,但也不愿让自己被不相关的趋势牵着走。
每个月,我会花时间反思自己的进展,确保我在追求好奇心的同时,也在创造有实际价值的成果。如果某些新技术确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我也会灵活调整我的计划,让它们为我所用。
这就是我的行动计划。通过这样有目标的探索和项目实践,我希望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研究工作,还能为未来的个人创业奠定基础。